龙抬头(小说)

龙抬头(小说)




龙抬头

我推开理发店的玻璃门,风铃叮当作响。店里暖气开得很足,镜子上蒙着一层薄雾。

"今天人不多啊。"我一边脱外套一边跟王师傅打招呼。他是这家店的老主顾,从我上初中就开始给我理发,如今我都工作三年了,他还在这里。

"可不是嘛,都赶着二月二来。"王师傅笑着给我围上围布,"你说现在这些年轻人,一个个的比老人家还讲究。"

我正想问什么意思,店门又被推开了。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年轻人急匆匆地冲进来,头发乱得像鸡窝,鼻尖还挂着汗珠。

"师傅,今天二月二,我要理发!"他气喘吁吁地说。

王师傅手上的剪刀顿了顿,从镜子里打量他:"小伙子,今天才二月一,明天才是二月二。"

"啊?"年轻人愣住了,掏出手机翻日历,"还真是......"他懊恼地抓了抓头发,"那怎么办,我都跟家里说好了......"

我透过镜子看他纠结的样子,忍不住想笑。王师傅已经开始给我修剪鬓角,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在安静的店里格外清晰。

"要不......"年轻人突然开口,"您先给我理一半?"

王师傅的手顿住了:"什么?"

"就是,您先把下面的鬓角修了,头顶的留着,等明天二月二我再来理。"年轻人一本正经地说,"这样既不算完全理发,又能赶上龙抬头。"

我差点笑出声,从镜子里看到王师傅也是一脸哭笑不得。但年轻人显然很认真,他甚至掏出手机开始查黄历:"您看,今天宜修容,明天宜理发,这不正好......"

最后王师傅拗不过他,真的只给他修了鬓角。我看着镜子里那个顶着半边整齐发型、半边乱发的年轻人,总觉得这画面莫名喜感。

"您说现在这些年轻人,"王师傅一边给我洗头一边摇头,"比老人家还迷信。我爷爷那辈人讲究龙抬头理发,是图个吉利,现在倒好,连日子都要算得这么准......"

我闭着眼睛任温热的水流冲过头皮,心想这年轻人确实执着得可爱。

没想到两天后,我又在理发店遇见了他。

这次他来得特别早,店里还没什么人。我进去的时候,他正坐在椅子上,王师傅在给他修剪最后几缕头发。

"您看,这样多好。"王师傅说,"非要分两天理,多折腾。"

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笑笑:"这不是......"他顿了顿,"我爷爷特别信这个。他总说,龙抬头这天理发,一年都有精神头。"

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,声音有些哽咽。

"我爷爷去年走了。"他轻声说,"临走前还惦记着,让我一定要在龙抬头这天理发......"

店里突然安静下来,只有剪刀的咔嚓声。阳光从玻璃门照进来,落在年轻人微微发红的眼眶上。

王师傅放下剪刀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:"好了,理完了。你爷爷在天有灵,一定会很高兴的。"

年轻人站起来,对着镜子照了照,露出一个笑容:"谢谢师傅。"他转身往外走,又突然停住,"对了,您知道吗?其实二月二理发还有个说法......"

我和王师傅都竖起耳朵。

"说是这天理发,能遇见贵人。"他眨眨眼,"我看您二位就是我的贵人。"

说完,他推开门走了出去。风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,像是在送别。

王师傅摇摇头,笑了:"这小子......"

我也笑了。看着镜子里自己刚理好的发型,突然觉得,传统习俗这东西,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。

​那天之后,我总觉得还会再遇见那个年轻人。果然,一周后的傍晚,我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又看到了他。

他坐在靠窗的位置,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。我端着咖啡走过去,他抬起头,愣了一下,随即露出笑容:"啊,理发店的......"

"对,是我。"我在他对面坐下,"那天听你说二月二理发的事,挺有意思的。"

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:"其实那天我情绪有点激动。爷爷走后,我一直在整理他留下的笔记。"他指了指电脑屏幕,"他是个民俗学者,记录了很多快要失传的传统习俗。"

我凑近看了看,屏幕上是一张张老照片和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。有二月二理发的由来,有端午挂艾草的讲究,还有冬至吃饺子的典故。

"爷爷总说,这些习俗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。"他轻声说,"就像二月二理发,其实是因为春天到了,剪去旧发,迎接新生。"

我注意到他的眼眶又有些发红,赶紧转移话题:"那你现在是在整理这些资料?"

"对,"他点点头,"我想做一个网站,把这些习俗的故事都记录下来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些了,我觉得很可惜。"

正说着,他的手机响了。他接起来说了几句,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。

"怎么了?"我关切地问。

"房东说要涨房租,"他苦笑道,"我可能得换个地方住了。现在租的房子是爷爷生前住的,里面还有很多他的资料......"

我想了想,掏出名片递给他:"我在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,也许可以帮你申请一个传统文化保护的项目资助。"

他接过名片,眼睛亮了起来:"真的吗?太感谢了!"

"不过有个条件,"我笑着说,"下次二月二理发,得叫上我一起。"

他愣了一下,随即哈哈大笑:"一定一定!"

看着他的笑容,我突然明白了王师傅说的"遇见贵人"是什么意思。有时候,传统习俗就像一根纽带,把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,让这座城市不再那么冷漠。

​一个月后,我收到了年轻人的邮件。他告诉我,项目资助申请通过了,而且他还找到了新的住处——一间位于老城区的四合院。

"这里以前是个民俗博物馆,"他在邮件里写道,"现在改造成了文创空间。我想把爷爷的资料都搬过来,做一个活态的民俗展览。"

周末,我按照地址找了过去。穿过几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,远远就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。年轻人——现在我知道他叫小林——正在门口等我。

"快进来看看!"他兴奋地拉着我往里走。

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槐树,树下摆着石桌石凳。正房的墙上挂满了老照片,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民俗用品:理发匠的推子、端午的香囊、冬至的饺子模具......

"这些都是爷爷收集的,"小林说,"我打算每个月都办一个主题活动。下个月就是端午节,我想组织大家包粽子、挂艾草。"

正说着,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:"哟,这不是小林吗?"

我们回头一看,竟然是王师傅。他手里还提着一个老式的理发工具箱。

"王师傅?您怎么来了?"我惊讶地问。

小林笑着解释:"我请王师傅来当我们的'民俗理发师',每个月二月二都来给大家理发,讲讲理发习俗的故事。"

王师傅摆摆手:"我这把老骨头,也就这点手艺能派上用场了。"

看着他们相谈甚欢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那天在理发店的场景。谁能想到,一次偶然的相遇,竟然促成了这样的缘分?

"对了,"小林突然想起什么,"下个月的活动,你们一定要来啊。我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环节......"

完美真人官网

他神秘地笑了笑,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
端午节那天,我如约而至。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,有包粽子的,有编五彩绳的,热闹非凡。王师傅支起了他的理发摊,正在给一个小男孩理发,边理边讲着端午的习俗。

突然,一阵锣鼓声响起。只见小林穿着一身戏服,带着几个人从后院走出来。他们手里举着龙灯,在院子里舞动起来。

"这是爷爷生前最想复原的端午龙灯舞,"小林一边舞一边喊,"今天终于实现了!"

龙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真的活了过来。我看着眼前这一幕,突然明白了传统习俗的意义——它们不仅仅是仪式,更是一种传承,一种让过去与现在相连的纽带。

龙抬头(小说)

活动结束后,小林找到我:"谢谢你当初的帮助。没有你,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。"

我摇摇头:"应该谢谢你。是你让我明白了,传统习俗不是过时的老古董,而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文化基因。"

他笑了,递给我一个粽子:"来,尝尝我包的。按照爷爷的配方,里面放了......"

我咬了一口,香甜软糯,仿佛尝到了时光的味道。

走出院子时,夕阳正好。我回头看了看那座四合院,突然觉得,这座城市因为有了这样的地方,变得更加温暖了。

2025-03-25 22:58:27

谁说微软的Edge浏览器不好用?它有6个进阶玩法,太妙了
  • 2025-03-24 00:22:36

MicrosoftEdge浏览器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浏览器,但是很多人会忽略它。其实它有6个进阶用法,很多人都不知道,你知道它除了搜索,还有什么用途吗?不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!1.导入其...

100米仰泳冠军傅园慧:我真想再活500年
  • 2025-03-28 20:18:24

 重播 播放 00:00 / 00:00 直播 00:00 进入全屏 50 ...